|
||||||||
|
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参赛作品《“针心守护”——NO纳米微针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荣获一等奖,这也是我院第五次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
作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顶级赛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之一。 引领创新,开启未来;迎接挑战,铸就辉煌。自2024年11月起,生命学院积极动员、征集上海大学第十五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竞赛校内选拔赛项目。2025年2月,经学院初赛,校级复赛,最终一个项目入围校级决赛并荣获校赛一等奖。2025年5月,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特等奖。在国赛准备期间,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精心准备答辩、制作PPT和展板,接受专题培训,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睹获奖项目团队的风采吧!
【团队介绍】 项目成员:毛一安、史小舟、金彦佳、潘子涵 指导教师:肖俊杰、王鸿栋、陈雪瑞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项目简介】 该项目开发了一种线粒体靶向的一氧化氮纳米递送系统联合导电微针贴片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策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治疗带来的常见心肌损伤,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一氧化氮具有心血管保护功能,但由于其半衰期短、无线粒体靶向性,并且具有全身血管舒张的副作用,临床疗效受到限制。该项目将线粒体靶向的一氧化氮纳米递送系统和导电微针贴片结合,实现了在体内原位生成NO并且重建了梗死心肌的电信号传导。该项目集合了纳米材料技术与电生理调控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心血管病的高效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经落下帷幕,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学子将继续传承“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在"挑战杯"的竞技舞台上锐意进取、续写辉煌,以青春智慧投身民族复兴征程,用创新成果助力强国建设伟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绽放光芒、贡献力量,矢志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