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招聘
人事招聘

联合培养博士后招聘启事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葛医药集团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教育资源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承葛医药集团拟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 2025年招聘联合培养博士后若干名。


承葛医药集团介绍:

承葛医药集团始创于2016年,是中国首家提供精准菌群移植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是一家集研发、智造、销售、服务于一体,专注于人体微生态移植,业务领域横跨微生态健康、微生态诊断、微生态治疗、微生态药物和微生态医疗大数据挖掘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集团拥有一支高精尖复合型研发团队和资深专业的临床开发团队组成的品牌创业团队,核心研发团队由来自国际顶级名校和知名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5%以上,专业背景涵盖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营养学、生物信息学、数学、管理学等32个不同专业。总部拥有近10000平米的菌群研发实验室,在研8条活菌药物研发管线,主持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20余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团队发表SCI论文240余篇,累计申报250余项知识产权。


研究方向:

因课题合作研究需要,急需聘任博士后若干名,聚焦肠道菌群移植、微生态药物研发、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向,热忱欢迎相关领域志同道合的青年科学家加盟!


岗位职责:

1、在课题组长指导下围绕课题组的核心目标独立开展或协助执行肠道菌群移植、肠道菌株资源发掘、肠道菌株功能验证、基因工程菌或肠道菌群生信分析等方向创新研发项目、发表科研成果;

2、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研究生,建立研究团队并进行创新性研究;

3、协助课题组长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家、省、市等各级项目。


应聘条件:

1、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生物学、医学、药学、微生物组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博士学位;

3、 年龄一般在35 周岁以下,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 年;

4、 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已发表相关学科领域高水平论文2 篇及以上。

5、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科研事业怀有高度热情;

6、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高度的责任心;

7、 具有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薪酬待遇:

1.在站期间基本年薪22万/年,根据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成果与考核等级,合作企业可增加补充薪酬至36万/年(税前),如入选国家博新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资助等,额外享受相应待遇。

2.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办理子女入学入托,享受年度体检、工会等教职工福利。

3.在站期间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过者优先推荐留校工作,入校后可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4. 在站期间表现优秀的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聘用为承葛医药集团企业员工。


合作导师介绍:

贝毅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工作聚焦心力衰竭的细胞学机制及干预策略,发现了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存活和肥厚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靶点,并从免疫和淋巴管调控微环境的角度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以通讯/第一作者(含共同)在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Molecular Therapy、Advanced Science、ACS Nano等期刊发表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7项。担任中国微循环学会心血管代谢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生理科学会秘书长,J Cardiovasc Transl Res杂志副主编。

陈桂芳: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论文发表在ACS Nano等杂志。上海市浦江人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要研究领域:纳米生物传感、DNA纳米器件研究与应用。

冯炜: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Exploration》副主编,《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editorial board member、《无机材料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主要研究工作围绕智能响应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疾病精准诊疗,天然与工程化微生物及其构建的生物活体杂化材料的设计及微生物治疗与生物化工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8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dvanced Material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等,论文被引用8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地方项目10项。

高海燕: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Food Science等期刊。担任中国食品学会果蔬加工分会委员,上海食品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功能组分发掘与功能食品研发;果蔬采后绿色保鲜技术;食品智能感官与大数据分析。

王丽君: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上海市启明星A类获得者。主要从事运动心肌RNA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心脏疾病防治新策略研究。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Research、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JACC: Basic to Translational Science、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获龚兰生青年学者奖一等奖(202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探索类项目、面上项目各1项,作为子课题参与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

向慧静: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论文发表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等杂志。担任Exploration、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MedMat等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主要研究领域:光控有机生物材料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肖俊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论文发表在Circ、Circ Res等杂志。担任J Mol Cell Cardiol、J Cardiovasc Transl Res 等SCI杂志的副主编或者编委、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运动科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主要研究领域:运动锻炼保护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

张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委员,担任Molecules等杂志编委。2010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6年访学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从事基于纸基生物传感的微生物分析技术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IF>10的40篇。参编出版英文书籍2本,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

赵婧: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论文发表在J. Am. Chem. Soc.、ACS Nano、Nano Lett.、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等杂志。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拔尖)和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医学传感和电化学传感。


应聘者请将“详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等材料同步发送至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老师(zhh@shu.edu.cn)和承葛医药集团高老师(gaolirong@treatgut.com)邮箱,邮件标题统一为“姓名+应聘xxx导师课题组-承葛联合博士后”。


初审通过者会尽快安排面试,热情欢迎你的加盟!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