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生命学院张忠辉教授课题组在Leukemia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创建时间:  2024/07/21     浏览次数:   

近日,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忠辉教授课题组在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机理的调控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发现核苷酸水解酶NUDT15在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中的特异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成果在国际血液学权威期刊《Leukemia》上发表,题为“Nudt15-mediated inflammatory signaling contributes to divergent outcomes in leukemogenesis and hematopoiesis”(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24-02352-1)。该杂志的最新影响因子为12.8。该研究成果是由上海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生命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嘉晨和张宇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由于造血干祖细胞中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或重排而产生的一类恶性血液肿瘤疾病。虽然近年来对AML的治疗有所改善但成人AML治疗后的5年无病生存率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维持AML疾病的白血病干细胞与骨髓中正常造血干细胞在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存在颇多的相似性,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难以对其进行区分。因此,找到合适的作用靶点对AML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极为重要。该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发现Nudt15缺失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增强机体重建造血能力,而在白血病干细胞中该基因的缺失导致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受损并显著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通过RNA-seq及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发现Nudt15对正常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的特异性调节受细胞内炎性信号通路的控制。Nudt15缺失后,正常造血干细胞内的炎性信号通路TNF-α/NFKB被激活进而影响下游关键转录因子Gata2;而白血病干细胞内的炎性信号通路IFN-γTNF-α等受抑制从而导致下游Ifi30ROS水平改变。该研究为AML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新思路,即在保护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情况下可实现靶向针对白血病干细胞。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计划及跟踪计划等资助和支持。






下一条: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肖俊杰、贝毅桦教授在Circulation发表论文